美名流传后世的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一生都有哪些战绩?
1、李光弼是契丹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作为唐朝的名将,作战勇猛的李光弼经常立下赫赫战功。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史思明协调四路大军,约十万人马,一齐杀向了太原。
河阳之战李光弼如何击败史思明?河阳之战战事解读
这个计划的逻辑基础,是史思明预判李光弼善于守城且非常重视坐镇南部。但既然唐军可以在两头轻松机动,那么叛军施行大规模牵制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敌将史思明得知战马被偷之后恼羞成怒,立刻下令攻打河阳城,不料却被早有防备的李光弼以火攻打败,史思明盲目出战损失了数百战船和上万士兵。最后接受了手下谋士建议袭取李光弼的粮道,让李光弼带领的唐军困守河阳孤城。
李光弼,则在河阳城附近的黄河上,建立起了三个互为犄角的军事堡垒,相互支援。充分利用史思明多疑的心理,一次次击败了史思明。这样,逐渐扭转了安史之乱的军事对峙天平,最后一举灭掉了整个叛军的士气。
李光弼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退守只会使敌人更加猖獗,不如将部队转移到河阳(今河南孟县),进可攻,退可守。”李光弼下令将官员和老百姓全部撤离洛阳,率兵前往河阳。当史思明攻打洛阳时,洛阳已成空城。
姓“辛”的有什么名人吗(正面人物)?
辛仲甫:汾州孝义(今属山西省)人,宋朝大臣。任成都知府时,免岁输铜钱,为蜀人赞誉。后任开封知府,拜御史中丞。不久为参知政事。因病罢为工部尚书,出知陈州,后以太子少保致仕。辛彦博:山西平遥人,明代官吏。
大同市姓辛的名人有辛丽芳。辛丽芳,女,1967年8月出生,中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89年8月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审计学专业,专科学历。1989年10月至1995年5月,任大同粮食局饲料公司财务科会计。
商时莘人自伊水举族东迁,在河南开封陈留镇建立莘国,史称东莘,出土甲骨文《卜辞》中多次出现的氏族名。后继续东迁山东曹县北。莘、辛音近,国灭后,子孙以国为氏,有辛氏。
辛姓陇西郡望由秦汉之际初具规模,下传至五代十国依旧长盛不衰,而且高官不断,这种史实为他姓所不可比拟。
郭子仪和李光弼谁的贡献大?
其实如果真的要论战功的话,李光弼才算是平定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
李光弼和郭子仪两人同是大唐的名将,据史书记载,李光弼本是契丹人,父亲是契丹族的酋长,在归顺唐朝不久后,李光弼的父亲便战死于沙场。
相比较而言,郭子仪在后世的名气要比李光弼大的多,评书演义、戏曲演出以郭子仪为原型的很多,老百姓知道郭子仪郭令公的远远超过李光弼。
从这个角度看,李光弼的才华比郭子仪更早受到世人的重视。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时任平和、河东两县知府的安禄山以“忧国忧民”、“奉皇上密诏,反杨”为由,与史思明开战。
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三大名将,如果真要将三人在安史之乱中的功劳进行排比,那么功劳最大的应该是李光弼,其次是郭子仪,再就是仆固怀恩。
说服自己的女婿帮助大唐攻打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半年时间最终平定战乱,做了一个收尾。综上所述,李光弼和郭子仪都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候,李光弼打下了基础,仆固怀恩收尾。因此功劳由大到小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
平定“安史之乱”的两位大将,一位是郭子仪,另外一位是谁呢?
1、但是,对于另外一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李光弼,却没有获得郭子仪一样的知名度。对于李光弼来说,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的战功,可谓完全不输郭子仪。
2、郭子仪和李光弼。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后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3、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一个是李光弼,另一个是郭子仪。安史之乱的平定:乾元元年(758)九月 ,唐派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统兵20余万(后增至60万),讨安庆绪,包围了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