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又被称为传统文化,很多民俗节日都是针对某个地区举办的,可能这个地方有这种传统节日,另外一个地方没有。在腊月初一这天诸多北方地区会举办咬灾节,是为了祈祷人们已经过了十一个月的日子,再平平安安度过最后一个月就可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了。
民俗节日都是在农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国的所有民俗节日都只有在农历的时候有举办,众所周知,一天的日期有两种叫法,一个是农历也就是阴历,另一个叫新历也称为阳历。而每一年阴历的日期对应的阳历都是不固定的,但是人们举办民俗节日都是按农历的日期来进行,这是因为农历是我国自己摸索与探究创造出来的,其中包含了天文、地理、自然规律、气象等多种因素的结合,虽然繁复了却凝聚了五千年来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阳历是古埃及人民发明的,当时的古埃及在天文方面很发达,于是就有了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所产生的阳历。
腊月初一咬灾节
民俗节日是针对个别地区的,就比如腊月初一中国咬灾节,在很多地方都和日常的一天过得没有任何区别,而在一些北方地区,人们会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黄豆、大豆、鸡蛋等在锅里可以爆出“噼噼啪啪”响声的食物,吃了这些可以嚼的食物,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难。有句俗语:“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还有个关于咬灾的民谣:“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就是对腊月初一咬灾节的描述,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辞旧迎新又开始了。
民俗节日的来源
民俗节日形成的民俗文化是因为当地的民众而形成的,不可否认民俗文化是具有特征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民族或地区集中居住在一起的民众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在这些人的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