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个节气,在世界都是相当文明的。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俗之一,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相当有意义的学说之一。它从农历纪年开始精准的测查出了农耕的季节,同时也精准的预示出每年的气候变化。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
说到高温天气,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夏天的节气。比如小暑和大暑。其中,大暑一定是最为炎热的。24个节气在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一种历史文化含义,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存在的。那么在大暑这一个节气之中,我们应该从哪一些方面了解到它的历史由来呢?还有就是不同的地方,对于大暑这一个节气有什么样的一种风俗文化传承呢?
大暑节气的由来
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作为夏天最标志性的节气,大暑,其实它一直被人们熟知。因为它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我国多地高温潮湿多雨。这个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在这个时间短生长的速度是最快的。
有趣风俗要学会
大暑节气自然少不了很多的美食、养生和一些特色的民俗。比如晒伏姜等等。在我国晒伏姜的习俗源自于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为身体寒冷所造成的所有不舒服。